浅论机械制造企业班组安全生产标准化

作者:本站发布机构:本站发布日期:2017-01-20

浅论机械制造企业班组安全生产标准化

 


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作业单元,也是企业最基层的安全管理组织。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必须从基础、基层抓起,充分发挥班组安全生产的基础作用,切实加强班组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强化现场安全管理责任和措施落实,实现岗位达标,以岗位达标推动企业达标。

为深化班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结合机械制造企业班组的特点,中国机械工业安全卫生协会组织制定了《机械制造企业班组安全生产标准化导则》,旨在强化基层、基础工作,通过班组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落实岗位达标、专业达标,进而推动企业达标。

《机械制造企业班组安全生产标准化 导则》结合各机械制造企业多年来积累的班组安全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企业可以借鉴此标准,开展班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组织对班组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检查和评审,进而推动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机械制造企业班组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评定标准共分为十个部分:危险源的管理、目标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规章制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班组安全活动、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和职业健康、应急管理、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

一、危险源的管理

1、班组内所有从业人员应参与辨识各类危险源。

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包括班组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区域以及班组成员有影响的其他区域,涵盖涉及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的人(人的行为)、机(设备设施)、物(原辅材料)、法(工艺方法)、环(工作环境)等。

班组应按照企业的规定进行风险评价,并对其范围内的危险源、风险评价及其控制措施形成清单,建立档案。

2、班组应根据辨识的危险源,收集或配合收集控制危险源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并传达到相关从业人员中。

3、班组应根据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制订或参与制订相应的控制措施。危险源控制措施的确定,应遵循下列原则:

  • 消除;

  • 替代;

  • 工程控制措施;

  • 标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

  • 个体防护。

4、班组应每年至少一次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确定的控制措施进行评审和更新,并保持记录;当工艺、设备和作业环境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对变化部分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确定其控制措施。

二、目标管理

1、班组应制订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 与企业、车间的目标、指标相一致;

  • 能有效控制本班组的危险源;

  • 目标和指标应可测量。

2、班组应依据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制定可行的改善方案确保目标的完成。

3、班组应定期对目标和改善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或修订。

4、班组应全面完成本班组的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

三、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规章制度

1、班组长应对本班组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其主要职责为:

  • 贯彻执行企业、车间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教育职工遵章守纪,制止违章行为;

  • 贯彻执行企业和车间对安全生产的指令和要求;

  • 负责组织班组安全活动;

  • 负责对新从业人员(包括实习、代培人员)、复工、转换岗位人员进行班组级安全教育培训;

  • 负责班组内的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组织力量消除,并报告车间或上级单位;

  • 发生事故立即报告,并组织抢救,保护好现场,做好详细记录;参加事故调查、分析,落实防范措施;

  • 负责生产设备、安全防护装置、消防设施和急救器具的日常检查维护工作,使其保持完好和正常运行;

  • 负责班组安全建设,保持生产作业现场整齐、清洁,实现文明生产。

2、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的职责:

  • 协助班组长落实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及企业规章制度;

  • 督促和协助班组长对本班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技术技能;

  • 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发现明显危及员工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应立即报告,并组织员工采取必要的避险措施;

  • 对班组内设备设施、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和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督促解决;

  • 发生安全事故,迅速进行应急处置,协助保护事故现场,并立即上报,参加安全事故调查;

  • 监督单位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条件、按规定发放劳动防护用品,并提出不断改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的建议。

3、班组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 自觉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岗位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生产技能;

  • 严格遵守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 参与班组隐患排查和整改,对于发现的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遇到危及本人或他人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应停止或指令他人停止作业,并及时报告;拒绝任何违章指挥的指令;

  • 发生事故时,应及时抢救伤员,保护好事故现场,并逐级报告;实事求是地参与事故调查和分析;

  • 参加班组的各项安全活动,提出改善安全生产的合理化建议;

  • 认真做好与安全相关的记录。

4、班组应根据企业的规范要求,至少具有下列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

  • 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管理制度;

  • 防护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 作业环境管理制度;

  • 安全生产交接班制度;

  • 安全生产互保制度;

  • 安全生产确认制度;

  • 安全生产活动制度;

  • 安全生产考核办法。

5、班组应采取措施,严格考核,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6、班组的安全生产职责及规章制度应定期评审,并将评审情况及时报告车间和上级单位,以便及时更新

四、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班组内所有作业工种或岗位均应具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或工艺安全作业指导书。

2、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或工艺安全作业指导书应结合岗位工艺作业要点,并包括:

  • 适用的岗位范围;

  • 岗位主要危险源及其控制标准;

  • 岗位职责、安全作业程序和方法(包括控制要点);

  • 应急状态下的现场处置方案。

3、班组应定期对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或工艺安全作业指导书进行评审,并将修改意见及时反馈编写单位,由其组织修订。

4、从业人员应熟悉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或工艺安全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并能严格执行,且无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等现象

五、安全教育培训

1、班组应依据本班组实际需求,配合车间制订教育培训计划和培训大纲。

2、班组应按培训计划实施有效的教育培训。班组的职业安全教育培训应包括:

⑴ 新从业人员进厂“三级”安全培训:所有新从业人员应进行班组级安全生产培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

    农民工或劳务工应按照上述规定执行。

⑵ 班组长培训:班组长每年应接受安全培训,具备班组安全管理知识和本班组相适应的安全操作技能,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

⑶ 转岗和复工培训应满足下列要求:

  • 从业人员在本单位内调整工作岗位时,应当重新接受班组的转岗安全教育培训;

  • 从业人员因病假、产假、待岗等原因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当重新接受班组的复工安全教育培训;

  • 从业人员因工伤休工,伤愈复工重新上岗时,应当接受班组的伤愈复工安全教育培训;

  • 上述安全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8学时。

⑷ “四新”培训:班组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

⑸ 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凡涉及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和有关技术人员每年均应接受不少于8学时的职业健康知识培训,以满足其具备相应的职业健康知识和管理能力。

⑹ 全员教育培训:班组每年应对所有从业人员(含农民工或劳务工)进行安全培训,使其增强安全意识,增强预防事故、控制职业危害和应急处理的能力。班组全员安全教育培训至少应包含下列内容:

  • 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 班组的规章制度;

  • 本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或工艺安全作业指导书

  • 事故案例;

  • 本车间、班组危险源及应急预案。

3、班组的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应满足相关法规和岗位安全技能的需求,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保存所有的教育培训记录和档案。

4、班组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逐步形成所有从业人员的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实现安全自我约束的管理机制。

六、班组安全活动

1、班组每天作业前应开好班前安全例会,作业结束后应做好安全交接班,并保持记录。班前安全例会应包含下列内容:

  • 检查员工劳动防护用品的穿戴情况,凡未按规定穿戴者不准上岗;

  • 观察员工健康状况,对状态不好者,应采取安全措施,必要时进行工作调整;

  • 通报危险源的点检情况;

  • 结合工作实际,部署当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2、班组每月至少应开展两次安全活动,其主要内容为:

  • 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 企业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或工艺安全作业指导书

  • 应急处置方案,事故案例及其教训;

  • 班组各岗位危险源的辨识、更新,以及具体的控制措施;

  • 先进的管理经验及其他内容。

3、班组应对安全活动的效果进行自查、评价

七、设备设施

1、设备设施的技术状态良好,安全防护装置齐全、有效,并应符合《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中“设备设施安全技术条件基本要求”的相关规定。

2、设备设施布局合理,安全间距符合《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中“车间环境”和“仓库”的相关规定

3、现场的特种设备应经过有资质机构的法定检验;移动电气设备、手持电动工具等应定期测试其绝缘电阻值,并在明显的部位保存标识

4、设备设施的危险部位应设置规范、明显的安全标识。

八、作业环境和职业健康

1、班组开展了“6S”活动,物品按照规定进行定置摆放。

2、地面平整,无障碍物和绊脚物,坑、壕、池应设置盖板或护栏,且无积水、无积油、无垃圾杂物等。

操作工位的脚踏板应完好、牢固,且防滑。

3、安全通道畅通,各种工位器具、料箱应摆放整齐、平稳,高度合适,沿人行通道两边无突出物品或锐边物品。

4、作业现场的危险部位、重点消防部位及职业危害因素产生点均按照GB 2894GB 13495GB Z 158规定设置规范、明显的安全标识,危险化学品作业或存储现场应备有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5、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现场均设有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事故应急处理措施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的公示板

九、应急管理

1、班组针对其潜在的紧急情况和应急响应目标,编制或参与编制岗位现场应急处置预案应急处置预案的编写应符合AQ/T 9002的规定,并与企业应急预案联动。

2、班组内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应熟悉岗位现场应急处置预案的内容。

3、班组按照企业应急预案和班组应急处置预案的要求配备相应的应急物资及装备,应包括:

  • 通信设备;

  • 急救用品及急救时的防护用品;

  • 紧急备用电源、设备及应急处置物资和消防器材;

  • 应急人员的识别标识。

班组应确保应急物资及装备的完好、有效

4班组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处置预案的演练,演练后应进行评审,并将评审结果报告车间或应急处置预案的编写单位,必要时予以修订。

十、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

1、班组应确保事故隐患排查覆盖其所有的作业场所、设备设施、人员和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

2、班组应按照事故隐患排查的原则,开展安全检查,其主要内容为:

  • 班前检查:由班组长或从业人员对作业环境、设备设施等进行作业前的检查,发现事故隐患或不安全状态,及时报告或处理;

  • 班中巡视:由班组长对全组从业人员的操作方法、设备设施和作业现场进行巡视;相临作业的从业人员应互相检查;

  • 班后检查:由班组长或从业人员对作业环境、设备设施等进行作业后的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关闭电源,做好交接班工作;

  • 综合检查:由班组长或从业人员每周、节假日前进行全面检查,或依据企业统一安排开展的专项检查,发现事故隐患或不安全状态,及时处理或报告。

各类安全检查应制定安全检查表,并根据变化情况,及时更新检查内容和方法。所有安全检查均应保持记录。

3、对查出的事故隐患,班组能消除的应及时消除,不能消除的应及时向上一级报告。在尚未进行有效消除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4、班组应保持事故隐患排查的相关记录。

   (原文刊登在《机电安全杂志》2012年第6期)